舌尖上的美味---滕州绿萝卜的前世今生

鍘嬬缉.jpg

滕州绿萝卜(又名龙阳绿萝卜、绿参果),在滕州市久负盛名,尤以龙阳镇郗庄村种植的绿萝卜最为出名,长期以来,得到了许多专家、学者和消费者的关注。为挖掘考证滕州绿萝卜发展的历史、弘扬萝卜健康消费文化、保护和开发地方特色产品,笔者通过查阅资料、走访座谈,对滕州绿萝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探究,现整理成篇。

萝卜又名莱服在公元前400年的《尔雅》一书即已记栽全国各地都有萝卜栽培,而且品种很多。明代万历《滕县志》记载:“蔬之品有茄、萝卜...”。在《龙阳镇志》村名由来中载“郗庄村,明崇祯年间(1628-1644年)郗氏从山亭朱圈(今山亭区冯卯镇朱元村)先迁曾楼,在村东种菜为业,后迁居建村,名郗家庄,后简称郗庄”。据郗庄村崔广富老人称“我们村从300多年前建村以来就以种菜为业,过冬吃的菜除了萝卜就是白菜。据此,萝卜作为当时全国各地都普遍种植的主要蔬菜品种,郗庄村也因种植绿萝卜而出名就不足为奇了,因此有“滕州萝卜看郗庄”之说。民间有《小道童吃绿参果升仙》的传说故事,故事中的“绿参果”即指“滕州绿萝卜”,足见,“滕州绿萝卜”凝聚了滕州人千丝万缕的萝卜情结,其美誉已被当地人赋予了传奇色彩。  

滕州绿萝卜千百年来滕州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。据《龙阳镇志》载,20世纪初,在龙阳境内的黄家岭、龙阳店等地出土了大量精美汉画像石,其中的《耕耘图》、《拾粪图》完整反映了2000多年以前这里农民使用牛、马耕田和播种的全过程,以及对土地施肥的高度重视”。历史资料证明,古滕州人就非常重视农耕作业,这也是龙阳绿萝卜这一珍惜资源得以传承和发展的人文、科技基础。

滕州绿萝卜的盛名,在民间还诉说着一些有关名人轶事的故事。相传,清朝大学士刘墉专程来龙阳拜望恩师赵诚品,赵先生曾以绿萝卜招待。刘墉品尝后赞赏有加,说该萝卜又脆又甜又爽口。经笔者查阅古籍文献,清《滕县志》载“诸城刘石菴(刘墉)相国曾受业先生(赵诚品)”,并载“刘墉登龙山留有‘南望微湖怀月夜,北瞻龙岭仰晴云’的千古佳联”。足见,滕州人杰地灵,民间传说确有考证,成为颂扬滕州绿萝卜的一段佳话。

    自明清以来直至解放前,由于封建土地制度束缚,现滕州市龙阳镇农业优势并不突出。解放后,经过土地改革,革新生产技术,各种作物产量持续增长,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,龙阳镇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标准化种植,平原地区以马铃薯、绿萝卜为代表的蔬菜产业蓬勃发展,一跃成为鲁南地区知名的精品蔬菜产区,龙阳镇发展特色农业的经验被各地借鉴,生产的绿萝卜的美名也不胫而走,产品远销北京、上海、广东等全国各地。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山东出口蔬菜安全生产技术丛书之《出口萝卜、胡萝卜安全生产技术》第二页载到:如今,就连以往只有中国人食用的绿萝卜页整船运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,2004年11月,山东卫视乡村季风栏目播出了专家访谈节目“滕州萝卜为何畅销东南亚”,外商对中国萝卜的喜爱和目前国外市场的需求进行了阐述,萝卜已逐渐成为世界化的蔬菜。

当今,滕州绿萝卜已发展成为滕州市特有的果蔬资源,具有通身翠绿,晶莹剔透,皮质脆薄,肉质脆绿,营养丰富,品质极佳的特点,属早熟优质水果型绿萝卜,生食甜脆多汁,稍有辣味,可食率达98%,被习惯称作“绿参果”,经常食用,具有生津止渴、顺气利便、健胃消食功效。当地民谚有烟台苹果,莱阳梨,不如龙阳萝卜皮“龙阳萝卜看郗庄”、堂苗,绿萝卜装满筐”(注:郗庄、张家均为当地村名)和冬食萝卜夏吃姜,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果蔬珍品百姓人参美誉产品已注册“滕硕”“滕阳”“意浓思”“萝卜汇璀10多个品牌,得农业部无公害、绿色农产品认证4个,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和地理证明商标保护。滕州绿萝卜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知名农产品,在各地农产品市场上都较同类产品价格高出40%左右,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农产品之一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曹长贡


电话:0632-2033399 手机:15266183466 地址:滕州市龙阳镇庄头村
Copyright © 2017- 滕州市龙阳绿萝卜产业发展联合会 All Right Reserved. 鲁ICP备18036749号